

14秒自主搬运一个箱子,3小时零失误搬运800余个物料箱
具身机器人开直播,智元凭什么敢
据文汇报 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。9日,由上海人形机器人“独角兽”公司智元机器人自研的A2-W机器人,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启了全球首个“工厂作业直播”。全程3小时中,一个智元机器人搬运了800余个物料箱,实现零失误,充分展现其在长时间、高强度、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。
具身智能如何加速落地一直备受多方关注。虽然这场直播中,A2-W的工作速度暂时还比不上成熟的流水线,但足以让更多人产生了新的期待:通用具身机器人就是那列“初生的火车”,总有一天会把马甩到身后……
具备自主识别和自主规划路径能力
弯腰、伸手、夹紧,转身、松手,一个原本叠放在物料堆里的15公斤重的物料箱,就稳稳地落在了料架上,整个过程大约用时14秒。
对人来说,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搬运工作,但机器人背后的科研人员需要“攀过几座高山”。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说,难点之一在于工厂的物料堆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,这就导致无法用机械臂去完成,而智元机器人具备自主识别和自主规划路径的能力,可以处理这些并不固定的物料堆。
注意到机器人在搬运前会有一个往外拉一下的动作吗?要让机器人学习到这一步并不简单。对于紧密堆放的箱体堆,机器人往往像攀岩运动员一样感觉无从落“手”。而这个“一拉”的动作,就给另一只手留出了“下手”的空间。邓扬透露,机器人正是在工程师的“教导”下,学会了这个动作。
此次直播的A2-W是一台轮式机器人,此前和它一同“竞争上岗”的还有智元多个型号的机器人,其中也包括足式的。由于工厂地面非常平滑,轮式机器人脚步轻的优点得以显现。目前,A2-W已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“上岗”超过1个月,代码结合工况进行了多轮迭代,负重也从一开始的10公斤增加到15公斤。
啃下落地工业场景“硬骨头”
尽管具身机器人浪潮澎湃,但敢于直播的企业并不多。记者注意到,当天的直播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,主持人在念词时无意闯入了工作场地,A2-W停下来说“请让让,你挡着我了”后,主持人方才转身看到身后的机器人。
“我们的机器人在直播中的所有动作都是自主的,整场直播没有工作人员在旁操作。”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说。
事实上,教育科研、迎宾导览、工业协作是当下人形机器人3个主要商业场景。而相比前两者,工业场景用户复购能力强、产品单价高、技术护城河深,是更需要长期投入的“硬骨头”板块。
今年上半年,在具身智能领域深耕10年的罗剑岚加入了智元,任职首席科学家,而他就曾主导开发了世界上首个工业级强化学习系统。
罗剑岚告诉记者,他的观点就是要大力推动具身智能落地工业场景。很多机器人生产线,由于是预编程,适配不同生产任务需要调试好几个月,这和当下快速变化的生产需求是矛盾的。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可大幅缩短生产适应期,未来会彻底改变生产组织方式。
从0到1,突破边界
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首秀即取得“零失误”佳绩,让身处其中的从业者感到“起风了”。邓扬表示,A2-W机器人在抗干扰、纠错能力上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,尤其在面对非标准化操作时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。虽然只采购了几台机器人,但富临精工已经组建了机器人专班,他相信具身智能在工业上的潜力无限。
王闯则坦言,当下正处于工业人形机器人“从0到1”的关键阶段。未来一两年,智元将加速本体与算法的迭代,推动通用具身机器人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智元成为具身智能赛道“火车头”已初露锋芒:在出货量方面,今年计划出货数千台;应用场景方面,除汽车零部件外,公司还与物流、城市服务、AI制药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;而在影响力方面,由智元作为主办方的全球机器人挑战赛正在进行中,力争汇聚全球开发者智慧突破具身智能的边界。
■沈湫莎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